《关于华罗庚爷爷的小调查》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11 16:04:28 作者:许云平 浏览量:55次
《关于华罗庚爷爷的小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研究背景:
在数学的璀璨星空中,华罗庚宛如一颗极为耀眼的巨星,其成就与精神跨越时空,持续散发着迷人魅力。了解我校学生对华罗庚精神的了解程度,能使课题研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不迷路。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统计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想了解大家对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认识,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问题(在你选择答案前面的□里画“√”,可以多选哦)。答案没有对错,谢谢你的帮助!
第一部分:小信息
1. 你的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你就读学校的全名是: 56人答错
分析:主要体现在华罗庚的名字写错,把“华罗庚实验学校”写成“华罗庚实验小学”。需要班主任在平时师生交流过程中予以纠正。
2. 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395? 数学 336? 语文 158? 科学 257? 美术/音乐 494? 其他___204英语、253体育、37信息___
分析:喜欢体育的学生有着很大的比例。再次证明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
第二部分:华罗庚爷爷知多少?
3. 你听说过华罗庚爷爷吗?
1010? 听过(继续答题) 17? 没听过(跳到第10题送分题!)
华罗庚爷爷是哪里人? 13人答错
分析:极少数学生写成丹阳人、常州人、溧阳人。
4. 你是怎么知道华罗庚爷爷的?(可以选多个)
808? 老师讲过 222? 课本里提到过 626? 爸爸妈妈说过
343? 看过他的故事书/动画片 12? 其他______
5. 华罗庚爷爷最厉害的身份是什么?
1010? 数学家(研究数学的科学家)□ 老师 □ 发明家 □ 我不知道
6. 你知道华罗庚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吗?(比如:他生病后坚持自学)
990? 知道 20? 不知道
7. 华罗庚爷爷发明过一种叫“优选法”的东西,你觉得它可能是用来做什么的?
828? 让计算更快的方法 □ 画画的方法 182? 我不知道
8. 你觉得华罗庚爷爷有哪些“超能力”?(多选,不是真的魔法哦!)
990? 生病了也不放弃学习(自强精神)
929?用数学让祖国变强大(爱国精神)
505? 帮农民伯伯算粮食产量(务实精神)
848? 想出新方法解决难题(创新精神)
848? 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数学人才(甘为人梯精神)
1? 我不知道
第三部分:趣味小挑战
9. 如果华罗庚爷爷来学校,你想问他什么问题?(选一个最想知道的)
404? 您小时候怎么学习数学的?
848? 您为什么喜欢数学?
384? 您遇到过困难吗?怎么解决的?
6? 我想问: 2您是怎么成为数学家的?
10. 你觉得数学家的故事对你有帮助吗?
808? 有!让我更喜欢数学了 199? 有一点帮助 3? 没感觉
第四部分:送分题!
11. 没听过华罗庚爷爷的同学看这里:你希望学校用什么方式讲科学家的故事?共有17份
2? 影片、戏剧 10? 漫画书 12? 老师上课讲的
8? 数学竞赛、讲故事比赛 17? 学校墙上布置的专题宣传
17? 去华罗庚纪念馆参观 15? 手抄报、黑板报等
三、调查数据分析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四、五年级总计 收到1027 份有效问卷,听说过华罗庚爷爷的有1010人,占比 98.34%,没听说过的17人,占比 1.66%。
(一)认知基础与兴趣导向
调查显示,98.34% 的学生听过华罗庚爷爷,其中 80.00% 通过老师讲解得知,这表明学校教育在知识传播上的主导作用。38.46% 的学生最喜欢数学学科,为将华罗庚精神融入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品质提升提供了良好契机。但仅有 81.98% 听过他的学生正确认知 “优选法”,说明学生对华罗庚数学成就理解较浅,需在实践中深化其对数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感悟。
(二)精神品质认知现状
在 “超能力” 认知方面,认可华罗庚爷爷自强精神(98.02%)、爱国精神(91.98%)、创新精神(83.96%)等的学生占比较高,体现学生对华罗庚精神品质有初步感知。然而,仅 50.00% 的学生认识到其务实精神(帮农民伯伯算粮食产量),反映出在精神内涵全面理解上存在不足,需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教育影响与需求反馈
99.70% 的学生认为数学家故事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数学学习兴趣,证明榜样力量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未听过华罗庚爷爷的学生对各类宣传方式期待值均达 100%,说明学生渴望通过多元渠道了解科学家,这为开展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四、实践活动指导
(一)校园文化浸润,营造精神氛围
主题文化建设:在班级和校园内打造 “华罗庚精神文化角”,展示其生平事迹、重要成就、名言警句等,如张贴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的标语。设置 “华罗庚精神” 手抄报、黑板报展示区,定期组织学生创作,加深对华罗庚精神的理解与传播。
榜样故事分享:每周利用班会时间开展 “华罗庚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轮流讲述华罗庚的故事,从他失学后坚持自学、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等经历中,汲取自强与坚持的力量。
(二)学科教学融合,渗透精神教育
数学课堂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引入 “优选法” 案例,如模拟工厂生产优化流程、生活中的购物方案选择等,让学生运用 “优选法” 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华罗庚的数学智慧与务实精神。同时,讲述华罗庚求学过程中对数学难题的钻研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跨学科联动:语文课堂开展 “我读华罗庚” 主题阅读与写作活动,让学生撰写读后感,从文学角度感悟其精神品质;美术课组织学生绘制 “华罗庚事迹漫画”,用艺术形式展现华罗庚的形象与贡献,实现学科间的协同育人。
(三)实践活动深化,促进品质提升
数学竞赛与创新活动:举办班级 “小小数学家” 数学竞赛,设置趣味数学题、实际应用问题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开展 “小小数学家创新项目”,鼓励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传承华罗庚的创新精神。
社会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华罗庚纪念馆或线上云游览,直观感受其成长环境与科研历程,增强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开展 “数学服务社区” 活动,如帮助社区居民进行家庭收支计算、测量小区公共设施尺寸等,践行华罗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务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