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1/9 9:36:48 作者:程风 浏览量:305次
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严云霞 李 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名称: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二)相关概念
“真实语境”是指基于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精神的真实语言运用情境。本课题研究范围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真实语境。
“支架式写作”是指以整合、嵌入写作知识和技巧为主的显性写作系统,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写作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
“真实语境下的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即从真实语境写作角度,通过设置真实情境、提供写作支架、丰富评价形式等策略,再次开发教材写作资源,使其更符合“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极建构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性质。
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一)前期文献综述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模式之一,主要根源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研究。皮亚杰指出学习者的发展进步是要建立在他们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上的,并通过原有水平和情境刺激相互作用发生认知矛盾或困难,以此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驱动力。
“支架式教学”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论,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观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首先,“社会学习观”认为所有复杂的心智技能最开始都是在人和人的交往互动中,受到外部文化的调节,而后才逐渐内化成学习者头脑中的智力动作。也就是说人的外部实践活动是其内部心智技能的来源,并通过人的外部实践活动中进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外部实践活动来建设学习者内化知识结构促进心理认知水平的发展的桥梁。
其次,“最近发展区”是学习者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到潜在认知发展水平的差距区域。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实现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师的“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需求相互作用将刺激学生不断发展,学生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因为初中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单纯通过文本阅读、教师讲解和反复练笔仍然无法消除。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设置写作支架,将写作知识以可视化、易操作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跟着教师一同过桥的同时,获取知识,到达新的写作层次。
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也日渐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对支架式教学的探索主要是对国外研究的继承和发展,比如杨勇在《建构主义教学范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通过对建构主义三种教学范型的比较指出“支架式教学重在探究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支架”使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发展统一起来。”相婷在《从建构主义理论看语文研究性学习》也简单涉及了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应用研究。侯器在《语文学习支架搭建的实践操作》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阐述了支架搭建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北京一中学教师吴锦程在发表的《浅谈支架式教学》的文章,他结合教学实例和支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介绍了教师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其中直接运用支架式教学对写作教学实践进行操作指导的研究有张燕和姚梅林在《支架式教学在写作中的有效应用》一文中,探讨了计划阶段、转化阶段和检查阶段分别可使用的具体的“支架”。山东师大葛玉兰在其硕士论文《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也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主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例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陈连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结合了应用写作教学实践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深入论究了支架式教学在应用写作教学的操作方法及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钟裙红在《搭建支架,适度引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初探》一文中,对如何建立评改合作小组和在支架式作文评改中教师适时介入的艺术进行了阐述。在写作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情况灵活的选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之一,并且立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支架式教学多应用于英语学科中,与初中语文学科的链接还不够紧密,对真实情境结合不够紧密,初中生写作的“假大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本课题就从真实情境入手,以支架教学为脚手架,力求探索出一条高效可行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3. 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目前的研究中支架式教学多应用于英语学科中,与初中语文学科的链接还不够紧密,对真实情境结合不够紧密,初中生写作的“假大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本课题就从真实情境入手,以支架教学为脚手架,力求探索出一条高效可行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1)设计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为教师提供写作教学支架,提升写作课的效率。
(3)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提高写作水平。
(4)丰富评价形式,使能力一般、较弱的学生对照评价清单上的条目进行写作过程的自我引导、梳理、自检,可以帮助他们激活反省思维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自检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研究目的
1.总结学生写作过程中真实语境、写作支架缺失的原因。
2.构建支架式写作策略群,带领学生从静态表达到动态交流的情境化改造。
3.制定评价形式,完善修改程序,激活反省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其重点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真实语境的分类比较研究。
2.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策略群研究。
3.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策略比较研究。
4.具体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5.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 |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建构理论基础——建设课程资源——构建评价体系——总结反思完善”的研究思路。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逐步达到研究目标。
1.研究思路
(1)建构理论基础。由学校领导牵头,聘请专家指导,建立研究网络,加强研究策划,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注重文献研究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又要扎根现实的教学实践,用理论指导行动,从实践总结经验。
(2)建设课程资源。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按研究计划展开研究,及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总结,为课题组积累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定期开展集体研究活动,分享研究经验,启迪教学智慧。
(3)构建评价体系。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尝试建立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评价体系,并及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总结,促进课题研究的持续发展。
(4)总结反思完善。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另一方面,课题组将对实践研究进行及时总结,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真实语境下的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整个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资料积累和外部借鉴。
(2)案例研究法。通过选择一个或几个场景为典型课堂案例,观察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系统地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地研究,研制相关的课型范式。
(3)行动研究法。在“计划—行动—反思--改进—行动”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研究方案,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解决研究中的现实问题。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三年完成,研究过程大体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通过文献研究,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申请书;建立研究网络,制定研究计划;召开开题论证会议,聘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启动阶段。其间进行系统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学习,“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专题培训,初步形成“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实施意见。
第三阶段(2024年3月至2025年9月):实施阶段。期间课题组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着手构建“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课型范式和教学策略,形成课题的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2025年10月至2025年9月):深化调整。期间根据中期评估的情况,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改进不足,使研究走向深入:深化“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工作,总结研究经验,形成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
第五阶段(2026年9月至2026年12月):总结阶段。全面完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编印研究专辑,举行鉴定会,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
(三)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限5项) | “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现状研究 | 调查报告 | 2023年11月 |
优秀课例与教学反思 | 案例、论文 | 2024年12月 | |
教学指导课例 | 案例、教学录像 | 2024年12月 | |
校本课程 | 校本教材 | 2024年12月 | |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4年12月 | |
最终成果(限3项) | “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优秀教学资源库 | 案例集、教学录像 | 2026年12月 |
《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的成果汇编 | 专著、论文集、获奖证书 | 2026年12月 | |
《真实语境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策略》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6年12月 |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司马丽莉 | 金坛区第三中学 | 中高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吴丽娟 | 金坛区第三中学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曹淑贤 | 金坛区段玉裁中学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汤海云 | 金坛区段玉裁中学 | 中一 | 理论研究 | 文献研究 |
葛凤霞 | 金坛区儒林中学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徐菊花 | 金坛区茅麓中学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陆 华 | 金坛区西岗中学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李云霞 | 金坛区河头中学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方 桦 | 金坛区第二中学 | 中二 | 资料整理 | 问卷调查统计 |
丁银花 |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 中一 | 课堂教学 | 教学策略研究 |
三、研究的保障
(一)科研实力
本课题组内核心成员,全部是区严云霞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其中课题主持人为常州市首届青年英才培养对象,课题组有2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位青年骨干教师,还有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教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参与的江苏省中小学研究室第四期重点课题《关于阅读教学与作文创新联系的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参与的江苏省教科院“十一五”立项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结合的研究》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立体阅读”项目建设与研究》都已顺利结题。
2021年6月,在本课题小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常州市重点课题《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抱着对语文科研事业的热爱,课题组不断攻克难题,迎面挑战。
(二)研究基础
1.理论基础
“支架式写作”源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由于初中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单纯通过文本阅读、教师讲解和反复练笔仍然无法消除。这种差距单纯通过文本阅读、教师讲解和反复练笔仍然无法消除。这时就需要教师设置写作支架,将写作知识以可视化、易操作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跟着教师一同过桥的同时,获取知识,到达新的写作层次。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作教学本应是语文课程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王荣生语)”,正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一关键性前提,导致写作教学日渐成为阅读教学附庸的尴尬地步。
针对这种现象李海林教授在2005年提出了“真实写作”的概念,2010年荣维东提出的“真实语境写作”较为系统地把写作教学夯实在真实语用情境的框架内。近几年来,高考及部分地区的中考作文命题已较多采用这种形式,真实语境写作完全切合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等核心素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课程的编排上也相当重视真实情境的设置。
2.实践基础
专家指导 为了加强课题的理论建构,充分论证课题的设计方案,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澄清认识、统一思想,为即将开展的教学革新实践提供智力支持,我们积极参加各类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如常州教科院组织的省、市课题组长培训会暨第二届学带研修班培训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备案课题主持人培训活动,同时还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我组课题进行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更正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文献研究 自课题筹备以来,我们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带领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消化吸收当下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下载了大量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论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读了这些相关论文。同时还认真学习了《语文教学通讯》等多部核心期刊涉及的论文,了解了研究现状,初步确定了开展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的方向。
现场调研 课题组多方面设计了关于真实语境下写作知识缺失的问卷调查,以及师生访谈问题。并选取常州市各个中学的学生和语文老师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课题组还针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展开调查分析,了解了初中生写作现状,并着手撰写了《初中生写作知识缺失现状的研究报告》。
(三)保障条件
1.我校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江苏省“立体阅读”课程基地。语文组拥有省特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市名教师3名,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中小学研究室第四期重点课题《关于阅读教学与作文创新联系的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一等奖,江苏省教科院“十一五”立项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结合的研究》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立体阅读”项目建设与研究》都已顺利结题。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教科研杂志和文献便于查阅。学校投影、摄像机之类电教设备等基础设施齐全。学校为语文研究中心配备的录音笔、可以共享资源的足够的网络空间,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学科建设与教科研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校本课程研究中心的引领下,在浓厚学术氛围感染下,本课题组一定能竭尽所能,创造符合实验特色的可操作、可推广的初中阅读整本书策略指导方案。
在研究经费方面,该课题研究本身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学校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课题主持人已经申请学校领导同意,学校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的保障。
2.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取得预期效果,课题组将通过为课题组成员购买专著、订阅杂志、上资源网(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保证课题组成员能搜集到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文献资料。同时,课题组将开展定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正常组织组员研讨交流,及时总结,不断矫正研究的方向,确保研究取得效果最大化。
3.在研究时间方面,课题组在课题立项后,将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时间表,严格按照时间表的进程安排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时间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本课题将从2023年9月到2026年6月,研究对象可以涵盖初中完整的三个年级,时间充裕。